王禹昊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物理学(基地班)专业毕业生
王禹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专业2023届毕业生。现为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高能物理实验,目前主要参与LHCb实验上的数据分析工作。本科在读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校一等奖、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全国二等奖、中科院高能所“英才班”奖学金、基地班一等奖学金。2023年成功入选欧洲核子中心(CERN)暑期学生项目,前往日内瓦并在专家指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该项目为全球各国高年级本科学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提供在CERN亲身参与高能物理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我国每年只有少数几名学生能够入选)。2024年已经在高能物理界权威杂志《高能物理期刊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发表论文一篇。
王禹昊与物理结缘于高中时期——“我的物理老师能够把物理图像解释地非常清楚,在保证各种推导严密的同时也不失直观性。我们首先是在学习物理学,其次才是考试。”因为兴趣,王禹昊开始学习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出结论,并发现这些结论能准确描述真实世界时,这使我感到极大满足并震惊于自然界的巧妙。于是,这坚定了他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想法。
但是初入华师时由于高考分数不够,他没能如愿进入物理学院学习;所以在大一开始学习之后,他开始着手准备转专业考试。尽管那一年的转入名额有所缩减,他还是选择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再努力一次。最终,他成功通过考核,转入物理基地班,开启了他的物理学习之路。
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他相信无论未来在科研上是从事理论还是实验工作,都需要认真学习专业课,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可眼高手低。对于书上的重要公式,他会反复推导以确保自己将其掌握,而公式所表示的物理图像,他也会反复思考并积极与同学老师讨论以获得正确的理解。在大学期间,王禹昊的平均学分绩点为91.73,专业学分绩点达到94.79,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其中《数学物理方法》99分,《分析力学》98分,《电动力学》98分,《量子力学》94分,《统计力学》98分。同时,王禹昊获得了两次国家奖学金、三次基地班一等奖学金、中科院高能所“英才班”奖学金、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书本上的只是距离真正的科研终归有着不小的距离。于是一年一度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就是一个扩宽眼界,提升科研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尽管最初由于转专业,王禹昊错过了校内选拔赛,又由于大一下学期的疫情隔离在家,但最后只能在距离比赛仅剩4个月的时候正式参与到工作当中。最终依靠和同学的密切合作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还是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王禹昊认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讨论、做计算、设计实验,共度充实愉悦的时光,比起奖状上的数字,更让人珍惜。这些经历多年后回想起来,才是最宝贵的。
在有了此次别样的经历后,王禹昊对科研的向往愈发强烈。于是他找到了本校的尹航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另外四位同学完成了一项校内科研并且最终以“优秀”评级结项。此外,王禹昊还曾前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习,参与并完成了另外两项科研任务。他之所以选择参与这么多粒子物理相关的科研活动,是因为他认为粒子物理作为基础科学,正在不断丰富人类的认知边界,能够参与其中非常有意思。此外,这些经历让他有幸接触到粒子物理学方向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并结识了许多同样喜欢粒子物理的朋友。
校内科研结束任务后,王禹昊再次推开了尹航老师办公室的门,提出自己想像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一样,完整地参与高能物理实验上的分析工作。就这样,在尹航老师和徐梦琳师姐的指导下,王禹昊作为分析的主要参与者开展了“5.02万亿电子伏特质子质子对撞能量下的Z玻色子产生截面的测量 ”(Z boson production in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at 5.02 TeV)工作,并且在本科剩余的一年半时间里逐步推进改工作。最后,经过对该分析的不断打磨以及文章的不断修改,该工作先后通过 LHCb 合作组和期刊的审核,并且最终在2024年初发表于高能物理届权威杂志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这将是 LHCb合作组内为数不多的由本科生主导完成的分析之一。
在此分析工作的推进期间,王禹昊先后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夏令营面试。考虑自身特点后,他最终选择前往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继续攻读高能物理实验的博士学位。在同年暑假,王禹昊从40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入选了欧洲核子中心(CERN)2023年暑期学生项目。该项目为全球各国的高年级本科学生以及低年级研究生提供在CERN亲身参与高能物理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入选者将由CERN资助,在国际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为期8周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竞争异常激烈,并主要授予CERN成员国的申请者,我国每年只有少数几名学生能够入选。
回顾已经结束的四年大学时光,王禹昊首先想感谢这一路上所有在学业方面给予他指导和支持的老师们。在学习方面,正是因为遇见了像陈绍龙、秦广友这样对待物理一丝不苟、对学生细致负责的任课老师们,他才能从刚转来物院的普通学生,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受过正规科研训练的物理系本科生。
在科研方面,王禹昊感谢华师为他提供的平台和资源,特别感谢尹航老师和谢跃红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以及组内师兄师姐们的包容与照顾。尤其是尹航老师,他不仅愿意与学生讨论粒子物理和分析技术,还协助修改代码和润色文章。尹航老师的谦逊、博学和认真的指导风格,使王禹昊保持着对高能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敬意,并选择继续在这个领域深造。
最后,王禹昊表示还要感谢这四年来所有陪伴在身边的好朋友。不管他们现在是否在身边,也不管今后何时或者是否再见,都祝愿大家的未来充实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