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兵声丨期待关注基层人才流失问题

  • 作者:
  • 时间:2017-03-13 23:36
  • 栏目:军事天地
  • 点击: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国龙责任编辑:刘航

【两会兵声】

刘国龙(左)在工作中。

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的火箭军某部营长刘国龙——

期待关注基层人才流失问题

12日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营里,将习主席在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了官兵们,他们听了都感到很振奋、很自豪!对于我们基层官兵来说,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以“强军有我”的主人翁意识,把全部智慧和力量贡献到单位战斗力建设的点点滴滴之中。

为战斗力建设贡献力量离不开人才,这也是我一直琢磨的一件事情。来京开会前,我去旅政治部组织科报到,接待我的正好是两年前我带的排长。以前懵懵懂懂的学员排长,如今已是个成熟稳重的机关干部。我为他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可一想到营里“流失”了这样一名得力干将,心里又有些不舍。

近几年营队人才的流失确实让我费神。我们工程部队性质特殊,都是营、连各自为战,一个连队涉及十几个专业,由于技术要求高,没有三四年的施工经验很难独当一面,人才的培养和保留一直是制约施工质量的难题。

特别是每年老兵退伍后,新老骨干更替,专业人才对接总有一段真空期。前年年底,工区搞掘进光爆示范段,老兵走后营里缺台车操作手,只有一名老士官白班夜班盯在作业面。我于心不忍就安排了新徒弟顶上去,结果光爆示范段最后竟成了掘进施工的反面教材。私下交谈中,别的营长也都反映,专业性较强的几个岗位都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才就是部队建设的“米”,这碗“米”越有营养,部队建设这顿“大餐”才越有味道。这两年,我们也为人才的培养和保留做了些功课,不走“重使用、轻培养”的老路,实用型、打仗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入,希望下一步军队制订更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建立更科学的人才培养保留机制,能够人尽其才、才有所用,也治治我这“惜人才离队,恐干将跳槽”的心病。

(吴天喜、李明日整理)

 

3月12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会议结束时,习近平亲切接见来自基层部队的部分军队人大代表。记者冯凯旋 摄

【基层连线】

火箭军某旅一营为官兵搭建成才舞台

施工任务重,营领导为啥还放骨干出去“充电”?

中国军网电 杨健、特约记者吴天喜报道:3月初,火箭军某旅一营2名四级军士长高兴地接过教导员马方园递来的培训通知,踏上了外出培训的列车。他们乐呵呵地说:“施工任务这么重,营领导还下决心让我们出去再‘充电’,没想到啊!”

虽说与施工台车打交道十几年,但他们参加这样系统培训的机会却不多。马教导员送别他们时也说:“要搁以前,我还真不敢放你们两位老操作手出去。”以往,工程部队的台车操作手“一个萝卜一个坑”,牢牢被“拴”在岗位上,更别说参加长时间培训了。营里也很想让其它专业岗位号手现学现用,但施工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施工任务不断,台车操作手更是连轴转。

该营党委调查研究后认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弊端主要在于重使用轻培养、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周期太短。针对这一棘手难题,他们广集兵智,根据营队专业岗位情况和担负任务性质,科学筹划了4类18个专业岗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了专业岗位人才培养、使用和保留机制。以台车操作手为例,营里通过师徒帮带、定岗增人等方式,明确1个老号手同时带2至4名徒弟,边施工边传授,边学习边提高,边实践边考核,通过2轮以上的施工周期,使这些徒弟基本可以放手使用。

中士郑天端、杨付龙学习台车5年多,操作技术一直排名靠前,经过一周的跟岗作业、连续考核,专业能力得到验证。马教导员说:“你们培训结束把成果带回来,用到施工实践和师徒帮带上,营里人才‘滚雪球’,我这个营长也就更安心。”

(策划:孙阳 王通化 张磊峰 王卫东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