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品断供乃乌俄双输 基辅急欲找中国等国接盘

  • 作者:人武部
  • 时间:2014-05-23 08:04
  • 栏目:军事天地
  • 点击:

乌克兰军工:基辅的筹码,莫斯科的心病

对基辅当局而言,对俄军品出口是为数不多的筹码;而在莫斯科看来,乌东部地区的国防工业是一块心病,更是巨大的诱惑。

乌克兰东部局势持续发酵,莫斯科的态度最有可能成为改变实力平衡的砝码。尽管俄罗斯政府至今仍未介入事态,外界相信,克里姆林宫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克里米亚半岛上。

事实上,从顿涅茨克到卢甘斯克,乌地方武装和基辅军队不断爆发暴力冲突的地区,也是该国国防工业的最有价值资产的所在地。苏联虽已瓦解多时,当地50多家工厂形成的军工产业链仍在持续生产运输机、直升机引擎和其他军品,俄罗斯军队是其重要客户。

恰如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防简报》杂志主编米哈伊尔·巴拉巴诺夫所言:“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收回乌克兰南部乃至东部地区,对俄罗斯都非常有益。”

俄军依赖乌克兰供货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过去4年间,乌克兰是世界第八大武器供应商。同期,俄罗斯是继中国、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之后的、乌国防产品的第四大买家。

分布在乌克兰8个地区的工厂构成了该国军工业的战略支柱,年出口额约13亿美元。除了“安东诺夫”运输机、米-8/17和米-26直升机引擎,它们还为弹道导弹生产零配件。据乌克兰《国防快报》介绍,超过一半的俄罗斯核武器来自乌克兰的工厂,要不就是配备了后者制造的导航系统。而在波兰《汇报》杂志主编沃伊切赫·卢察克口中,这一比例达到了80%。而今,无论是在哈尔科夫、斯拉扬斯克还是港口城市敖德萨,亲俄罗斯激进分子都在同乌临时政府派遣的“平叛”部队交火。4月20日以来,确认的死亡人数近百。

对临时政府中的掌权者而言,在镇压独立运动的同时,他们还得应付日益增长的预算赤字。除了指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基辅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来自军工业的收入。糟糕的是,包括直升机引擎制造商“马达西奇公司”、涡轮机生产商“Zorya Mashproekt”和弹道导弹设备服务公司“Yuzhmash”在内的重量级企业,都位于当前局势最不稳定的地区。

普京的警告暗含担忧

对俄罗斯来说,乌东部地区持续动荡也并非全是利好消息。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文章指出,莫斯科离开乌克兰的奶酪、糖果和铁路车辆仍然能过得不错,但武器是另一码事;即便政治往来已被撕得粉碎,两国在1993年缔结的贸易伙伴关系并不会被轻易切断。

就在去年12月,俄政府还与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达成了价值150亿美元的协议,,内容涵盖进一步加强两国国防工业的合作。如今,随着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作为报复措施,超过20个相关项目已被基辅当局冻结。据估算,若这些合同作废,乌克兰每年将损失6亿美元;而在俄罗斯一方,由于要寻找替代品,其年度国防预算可能会上涨20多亿美元。

如果供应停止,“一些武器系统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蒙·韦泽曼表示。米哈伊尔·巴拉巴诺夫则断言,如果得不到乌克兰制造的发动机,到2020年左右重组国内产能前,俄罗斯新型直升机的生产工作会完全停转。

无怪乎普京亲自出面警告说,中断供应将损害俄罗斯的军力,对乌克兰军火产业也将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希望情况不会发展到令合作完全中断的程度,”4月28日,俄罗斯总统公开表示,“不管怎样,我们正在研究所有与取代(乌克兰制武器)进口相关的问题。”

基辅急欲找人“接盘”

目前看来,莫斯科的警告未能阻止乌临时政府将“停止对俄军售”作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撒手锏。在“DK UkrOboronProm”国营军工集团总部,首席执行官尤里·捷列先科正在起草最糟糕情况下的预案,研究替代市场,考察旗下产品可否转为内销,以维持收入。

暂停向俄罗斯销售军备,“在两国关系的当前状态下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他强调。“当然,我们很清楚,停止与俄罗斯的合作可能会给一些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作为补救措施,基辅当局期待将国防出口的目的地进一步向东转移。这或许意味着,其之前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将以更迅速、更直接的方式得到履行。

按照乌《国防快报》的说法,马达西奇公司今年将生产大约1000台直升机引擎,其中有400台是原定运往俄罗斯的;“Yuzhmash”每年为俄罗斯SS-19导弹系统提供服务和维护的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考虑到这些项目针对性极强,找人“接盘”殊非易事。

至于俄罗斯,其决策者是否会寻求以和平的方式结束危机,避免军备供应中断的窘境出现?部分观察家对此并不看好。尽管入侵乌东部“是用典型的19世纪方式处理21世纪的关系”, 英国“国防和安全联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写道,“然而,在当前形势下,这种可能无法排除。”(特约撰稿史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