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为一个努力尝试但暂且无法以“军人”要求来规范自己,以至于到现在报数都无法放声的胆怯少女。写下以下,实在是做了一番内心挣扎。但鉴于扪心自问后,我得出自己是“真的困惑”而非“无故牢骚”的结论。鉴于肯定自己不愿流水账来凑字数,我还是决定选择不那么讨好,但比较诚实的方式。
“故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军训。又一次穿上军装,第一反应是庆幸——衣服是新的,没有一种“永不见天日”的霉味。但当又站军姿,当我双眼能丈量的世界只是前方同学的后脑勺,我开始问我自己,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于是我开始回忆初中与高中的两次军训,震惊又羞愧地一次又一次检索零碎的记忆与心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似乎没有从军训中得到任何收获。
写出上面那句话,对我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它看起来愚蠢又粗暴地挑战了某些早已被锁定的价值,亦让我怀疑自己的功利,是不是非得出什么意义与体值?是不是非要追究到生活的每一寸每一尺?但我们都是在意义之上活着的,面对一场被安排的“吃苦”。我没有办法骗自己我毫无怀疑。当然,生活中每价事追问到底都可能会有或者全无意义,所以我只写些站军姿时的浅薄思索罢了。
一、集体的意识
我是一个喜欢集体的人,在很久前我就确定了“与人相处“是我的快乐源泉之一,我亦不会轻易忘掉,军训时刻短暂但真实的温馨。然向我无法忽视的事实是,于我而向言,军训中的友谊只留于这个特定的时刻,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分散注意力,这种共同吃苦的社交情景确实能为我们带来归属感,但当特定的环境消失,这种情感也就失去了作用的培养皿。一天过去,由于大多时间不能张望与讲话,我亦只与右方的同学进行过简单的交流。我也期待接下来的二十日我能否记住几位同学。但惰于交友如我,善于交友如他人,军训这个交流平台,看起来并非不可或缺的。
二、“苦难教育“的必然性及强身健体的可能
回忆起来,我,以及我曾交流的朋友提起军训都会用到“熬”字。极度酸痛的脚后跟,及晒到掉皮的脖颈,没有水洗澡的日子……对于养尊处优习惯的少年的确艰苦。我们本能地期待休息,亦必然在二十天后打回原形,潜意识认为这是一个“服从”与“忍耐”的阶段,是个吃饭得冲、防晒得涂的特殊日子,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应当是较差的。我认为苦难的价值,我认同失败、失去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但我质疑的是,在施予者与服从者都默认这是一场“被安排的苦难”时,其效果何?我即将学习“教育”,这个问题,我亦是诚心发问(或许有实验证据)
三、思考的匮乏
以上我都是训练时想的,甚至是略有刻意地强迫自己——只需听吟,做,世界的模样是平视之处可聚焦的几点,21天的缺席思考,我实在略觉得得可怕。
没时间了,似乎有更多更具体更深入想说的,但止笔吧,下午仍要操训。看回来,以上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但实在设法捂着良心凑字数,时间亦不容我更完善了。
真心地感谢教官与辅导员。我亦只是对军训的形式有不解罢了。我依然感激你们的付出。祝愿其被看到。若实在没有。也不足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