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族教育 -> 能力提升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丝路·逐梦”党史学习实践团开展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活动——纪实

信息来源:民族办 发布日期:2021-09-26   点击量:

为开阔学生视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支持和指导下,2021年7月初组建“丝路·逐梦”暑期志愿服务团——党史学习实践团,本次实践团主要以建党一百周年为背景,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拍摄党课微视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引导同学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任。

 

活动一  走进云南省玉溪市——聂耳的家乡,弘扬聂耳精神

引言:

《聂耳故居》坐落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小庙街,是聂耳生前的居住场所。绿树环绕,灰瓦白墙,聂耳生前就是在这所小院落里成长,那里的桌椅、信件以及床铺等都依稀留存着聂耳的印记。出于对聂耳的纪念和缅怀,玉溪市建立了聂耳纪念馆以及聂耳音乐广场等场所。聂耳虽已远去,但他创作的国歌实时在耳边飘扬,他的精神依旧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怀着对聂耳的敬畏,实践团第一小组来到了云南省玉溪市,去“探访”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图一  聂耳故居一角)

 

活动内容: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资料、编写计划、撰写脚本、最终定稿之后,第一组成员在八月底踏上了去往玉溪市的路程。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后,三人最终在玉溪火车站汇合。怀着极大期望和浓厚的兴趣,我们随即赶往《聂耳故居》。初见故居,它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落,环境清新,绿树环绕。《聂耳故居》有两层楼,一楼是厨房还有展厅以及药房,二楼是卧室、祠堂和展厅,在展厅了陈列了聂耳生前适用过的物品、聂耳写的信件和有关聂耳的一些介绍。故居不大,但真实的还原了聂耳曾经的生活场景。

(图二  团队成员在聂耳故居进行拍摄)

 

而后我们来到聂耳音乐广场,聂耳音乐广场坐落于玉溪市城区,由一湖、两线、一桥、四区组成,为纪念伟大人民音乐家国歌作曲人聂耳建立。广场山顶立有聂耳演奏小提琴的铜像,铜像下面立有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笔题写的聂耳音乐广场六个大字,从高空俯视,广场主体设计犹如一把巨大的小提琴镶嵌在大地上,景象壮观极致,秀丽无比。如今是游客和居民观光休闲、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四季绿意盎然,景色秀丽。

 

图三  聂耳音乐广场)

最后我们来到《聂耳纪念馆》,纪念馆主体群位于玉溪市聂耳音乐广场一侧,共三层。一、二楼展厅和三楼半景画厅是聂耳纪念馆的三个组成部分。序厅里,一座庄严肃穆的聂耳塑像矗立其间,对面摆放着一架能够自动弹奏音乐钢琴,可是只能远观,不能有近距离的接触。

一楼复制有聂耳故居

走进一楼展厅,只见入口处设有一个电子设备,只需用手指轻轻触摸,就能查阅聂耳生平以及与其相关的音乐作品、图片、影片等等。展厅内有聂耳生前不同时期的大量图片,还复制了聂耳故居和聂父开设的成春堂药铺,同时运用馆内收藏的聂耳使用过的物品,鲜活生动地展示了聂耳的人生历程,将聂耳从出生到成长以歌曲为武器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辉煌一生展现在人们眼前。 

 

(图四 团队成员在故居中商讨拍摄细节)

二楼高科技设备罗列

一楼展厅是借助图片、实物来再现聂耳生平,二楼展厅则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来营造聂耳文化氛围,展示聂耳精神以及国歌的深远影响。

展厅中央,国旗式样的两面红色造型墙非常吸引眼球,造型墙上放映着讲述国歌影响的影片。馆内借助毛主席的高仿真人像,并利用场景复原手段来展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前面是“世界国歌广场”,这里展示了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国歌。比如歌词最古老的国歌、歌词最短的国歌、被借用最多的国歌等等,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传唱人口最多的国歌——聂耳创作的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戴上耳机,每首特色国歌就能尽收耳中。还能欣赏到聂耳的其他音乐作品,如《卖报歌》、《大路歌》、《码头工人》等名曲。此外,厅内还有一个高科技电子翻书系统,人们只需在其感应器上方向左或向右挥手,就能看到与聂耳及国歌有关的每一页内容。展柜内借助了大量图片资料,向人们展示世界各地人们对聂耳的缅怀之情。

 

图五  开国大典)

三楼尽享视听体验

三楼半景画厅,放映着长约10多分钟的“影片”,半景画厅可以利用高山、稻田、军队等雕塑构成各种微缩场景,再把场景、大型半景画与声、光、电技术相结合,打造震撼的视听效果,让人彷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能更真切地感受国歌诞生的过程,以及国歌产生的巨大影响。

 

(图六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合影)

结束语:

完成了本次实践活动后,第一组成员对聂耳精神、聂耳党史历程、国歌创作过程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了今天的安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走的多么坚定不移!聂耳也是在一个像同学们一样的年纪,义无反顾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从聂耳身上,学到了敬业、奉献、无畏的爱国精神,吾辈当自强。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华师学子,今后应将把聂耳精神作为奋斗源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将共产主义事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说:“聂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伟人赞扬他,人民怀念他,国际友人敬仰他,虽然他在这个世界仅生活了23年,但他的精神流传至今而不灭。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众歌曲家,是国际友人喜爱的和平推进者。这位天才成长的起点,在玉溪的青山秀水间,在云南的红土高原中。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时代号角,成为人民心声,传遍中国,传遍世界,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国歌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激荡。”

 

活动二      挖掘新疆红色记忆——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

引言:

乌鲁木齐烈士陵园位于南郊燕儿窝风景区,占地900余亩,是党和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新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以及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祁天民、陈振亚、汪德祥、彭仁发等革命烈士于1956年7月修建成立的。

园内主要纪念建筑物包括:纪念广场、祭台、《红色——记忆》雕塑墙、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陈潭秋烈士雕像、公安英烈纪念碑及“恩泽苑”等。“丝路·逐梦”党史实践团第二小组以“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利用暑假时间重温新疆的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完成了10分钟的微课堂录制。

活动内容:

基于前期开会规划安排,第二组成员此次活动主要了解了过去在新疆发生的重大事件,追寻红色记忆,寻找先烈足迹。微课堂拍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自我简介、介绍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结合展馆内容和史实介绍两位烈士、总结。

 

(图七  烈士陵园门口)

 

跟随着拍摄的镜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400米的林荫大道,尽头是一个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祭坛,坛上呈弧线排列着五座墓碑:陈潭秋烈士的陵墓居中,左右两边分别是毛泽民和林基路烈士的陵墓,外侧是乔国和吴茂林烈士的陵墓。墓碑碑体由北京房山汉白玉和泰山花岗岩制成,正面是时任国家席的董必武亲笔题字——“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背面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镌刻着烈士的生平简介。

 

(图八  英烈纪念碑)

 

随后跟随镜头和主讲人的介绍,第二组成员来到纪念馆内,结合史实和遗物,介绍了陈潭秋烈士和毛泽民烈士。陈谭秋烈士毕生忠诚于党的事业,为发展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终身都在向黑暗作英勇的斗争,他那执着信念、忠诚于党、坚持斗争、舍生取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毛泽民烈士筹划整顿新疆的财政金融工作:他站在“发展本省经济,巩固抗战后方,运用游资,增加生产”的高度,确立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开源节流,保证支出,量入为出,争取收支平衡”的财政工作方针,从根本上结束了新疆金融的混乱局面。他创造了国家银行在敌占区发行货币、回笼货币和率领国家银行长征二万五千里、边作战边筹粮筹款的世界金融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天山脚下,他大力整顿、废除苛税、发展生产,首创了在军阀统治下建政、理财、改革金融、造福人民的空前绝后的记录。毛泽民烈士的光辉功绩永照汗青。

结束语:

通过微课形式介绍陈谭秋和毛泽民的事迹后,第二组成员感受到了他们执着信念、忠诚于党、坚持斗争、舍生取义的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作为新一代青年更能意识到要接过旗帜,按着先人的脚印继续奋斗下去,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

 

华中师范大学“丝路·逐梦”社会实践队已连续组建4年,以社会实践为抓手,立足“有思想、有立场、有温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一系列了解国情社情、厚植爱国情怀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向社会展现出新时代新青年应有的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