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同志学习心得
0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在回信中勉励大家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受业解惑本领。这封回信不仅意味着国家对教育、乡村儿童、乡村振兴的重视,也反映着国家政策对“优师计划”的优待,更启示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培养和培训更多高质量的、站在讲台前的、最可爱的人。
教育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扶贫工程,让教育的阳光洒满、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前程。在迈向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要提质增效,更离不开更强的师资力量支撑。“优师计划”的学子们毕业后到基础教育仍显薄弱的定向脱贫县去教书育人,补齐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为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也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让教育的阳光着凉更多乡村孩子的前程。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教书育人。“优师计划”以定向方式为脱贫县和边境县培养师资,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优师计划”有望进入更好的师范大学学习,而对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未来一批年轻师资定向任教,为本地师资建设提供了有生力量。
学校教育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站在讲台前的、最可爱的人。“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老师说过:“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正是对教育事业的诚挚情感支撑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留在讲台上。“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要提交管理育人的水平,呵护他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感情,鼓励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伟大的教育事业,要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四有”好老师,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热米拉同志学习心得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有了如下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信中说道:“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回信,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成长进步的肯定,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作为身在学工一线的辅导员,我备受鼓舞。也深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师范生们、全体教师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
想起2022年毕业典礼中,我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及部分往届研支团成员集体朗诵的《向祖国报到》和他们响亮的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如郝芳华校长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华师青年的模样,就是理想坚定、忠诚博雅、朴实刚毅、求实创新、担当奉献的模样。”。2023年是我校建校120周年,作为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可以说,华中师大学子都身怀育人育己、教育强国的时代担当。
我校新疆、西藏籍学生招生种类多为公费师范生,其中也有“优师计划”的学生。学成归去,他们用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政治素养,为祖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夏天,我们边疆家访的脚步首次踏上了青藏高原,家访的最后一名学生正是优师计划的学生,他家在距拉萨市150公里外唐古拉山脚下的一个村里,近50公里的路段都是土路和石子,我们从拉萨出发,历经四个小时到达他所在的村口,又在土路上颠簸了三四十分钟终于到他家门口。他告诉我们上学需要从村里去县上,再坐大巴去拉萨市,单程六个小时,小学时和他一起上学的小伙伴一半都没有继续上学了,得益于优师计划,他能来武汉读书,毕业后会回到家乡,把更多的孩子托的更高、送的更远。我想这是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的长远意义之一,老师的幸福感就是能在这个过程中伴学生一路,携手共进。
在以后的工作中,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会谨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刻领会“四有”好老师的内涵,做学生前行的引导人、栽培者。谨记即使是尘雾之微,也可补益山海;即使是萤烛末光,也可增辉日月。我将以身作则,扎实工作,刻苦钻研,争做“四有”好老师,为立德树人作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