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训练营暨青年教师教学导师“一对一”结对仪式顺利举行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0-10-13   点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通讯员:彭菊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力军。培养好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事关学院的希望和未来。为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20109日下午,在我院二楼会议室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训练营暨青年教师教学导师‘一对一’结对仪式”。马院孙永祥书记、李芳副院长、邵彦涛副院长,刘文君、余四川、李敬煊、陈华洲、谢从高、梅萍、屠静芬、杨丽珍、杨足仪、徐秉国、周莉莉、熊富标、孟飞、丁茜、李玲、孙清华等老师以及近三年入职的青年老师参加了指导会,会议由李芳副院长主持。

 

孙永祥书记对大家的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孙书记强调,重视教学是我院的优良传统,马院的教师承担着立德铸魂、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职责,要严肃课堂纪律,切实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凡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指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兴趣驱动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执着于教学科研,执着于立德树人;有理还要会讲理,实现学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教学和科研要齐头并进,科研没做好,不是一个好老师,教学没做好,根本就没资格当老师。

 

邵彦涛副院长代表学院宣读了青年教师教学导师“一对一”结对名单。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具体安排如下:丁茜指导冯兵兵,杨足仪指导秦志龙,杨丽珍指导王玉梅,徐秉国指导程仕波(思政课),梅萍指导彭菊花、张艳斌,余四川指导张启彬、刘梦觉,屠静芬指导郑思亮,周莉莉指导姚金艳、孙佩,熊富标指导谭家超,陈华洲指导程仕波(专业课),孟飞指导雷禹,谢从高指导吕惠东,李敬煊指导黄雪丽,李玲指导蔡玲。

 

孙清华老师作为2017年参加了学院“一对一”结对的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她首先感谢学院对青年教师成长提供的帮助,感谢结对导师徐秉国和毕红梅老师的指导帮助,使她尽快地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化,树立起站稳讲台的信心。她谈到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把“一对一”结对的平台当成一个珍贵的学习和提升机会,积极向结对导师学习请教,比如认真旁听导师的课程,在教学设计、实施和学术研究方面向导师多请教、多沟通。除“一对一”导师外,青年教师也需要积极融入集体氛围,充分利用教学提升的资源。还要把教学内容和科研议题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促互进,实现教学相长。

 

屠静芬教授和梅萍教授作为教学导师代表发言。屠教授结合自己31年从教经历,对“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谈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是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二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八个统一”中具有基础、核心、统领地位,好的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三是勉励青年老师们要加强学习,吸收更多知识,虚心好学,主动求教。梅萍教授主要围绕“新进教师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谈了心得体会,她指出: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的支撑,大学课堂就会失去“灵魂”,所以要热爱科研,有做科研的内在动力,以科研为乐,而不是带着功利目的做科研;教学是科研的“隐性动力”,对问题的钻研、与学生的讨论都可以获得科研的灵感;学会在教学中进行科研转向,通过教学实践,明确今后的科研方向,找到新的科研选题,组建新的科研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荣休教师余四川和刘文君做现场教学指导。余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师德高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二是在教学上要有大投入,新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站稳讲台,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三是要善于思考,认真反思教学行为、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刘文君老师就“如何上好一堂课”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带着激情上课堂;二是不断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三是在“讲”字上下功夫;四是要有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五是注意上课的一些具体技巧。

 

 

最后,邵彦涛副院长做了会议总结:第一,教学是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其他工作都应为教学让路。严格教学制度化管理,严格教学异动审查;第二,青年教师应向教学导师主动请教,而不是反过来。青年教师要跟随教学导师听课至少一学期,并邀请教学导师到自己课堂上听课指导;第三,青年教师要站稳讲台,迅速形成自己的风格,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相信在“一对一”结对导师制活动的良好契机下,青年教师一定会迅速并茁壮成长起来!

 

(审核: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