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邢晗威、安凯尔、美合日姑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凝聚共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12日上午,党委学工部民族团结教育办公室在新大学生活动中心民族团结进步之家召开了2025年春季学期民族工作联络人会议。学工部事务处处长杨军、副处长吴建成出席会议,民族办全体老师及各培养单位民族工作联络人参会。会议由民族团结教育办公室主任美合日姑丽主持。
总结成果,锚定方向。会议伊始,美合日姑丽系统回顾2024年我校民族工作整体情况。她指出,过去一年,学校深化“民族团结+”融合育人模式,在思想引领、品牌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她从筑牢思想根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擦亮品牌特色,推动实践育人“有形有感有效”;扩大辐射影响,构建民族团结“大宣传”格局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
典型分享,互鉴共进。为促进经验交流,物理学院“格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主持人王棣、生命科学学院“悦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指导老师倪晨昕分别进行学院特色实践分享。王棣介绍物理学院以“十项举措”为抓手,推动学院民族工作走深走实。以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制度保障、培育团队力量;通过“以赛促练”挖掘并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助力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创新服务形式,开展新生慰问、各民族学生座谈交流等活动,实现精准帮扶。倪晨昕聚焦“温度教育”,从“站位高、举措实、效果佳”三方面展示生命科学学院“一条主线、四大阵地、三大工程、多方力量”育人体系。通过分众化帮扶、边疆家访等举措,学院实现各民族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双百”目标,多名学生签约生源地重点单位,育人成效显著。两位辅导员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为全校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案例,也让大家感受到基层工作的温度与智慧。
擘画蓝图,精准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吴建成对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深化课程思政,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精品课程;升级品牌活动,拓展实践平台,夯实校院两级铸牢教育阵地;强化智库功能,联合高校、地方共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基地;创新宣传载体,打造“石榴籽”网络育人品牌,提升辐射力。同时,分析了当前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需进一步强化基层创新、优化资源整合。
凝聚共识,强化担当。杨军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2024年学校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果,强调要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局面。他向与会人员提出四点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教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日常关怀,筑牢情感纽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实效。同时,希望全体辅导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当好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和民族团结的“守护者”,为学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过去一年,我们以“石榴籽”般的团结书写了华师民族工作的奋进答卷;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魂,以“美美与共”的胸怀,携手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