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在该校佑铭体育馆为2019级全体本科生作了一场题为“劳动成就梦想”的劳育理论课。这是该校劳动教育理论课第一次集中授课。
报告伊始,赵凌云从同学们吃饭、叠被子、整理寝室、打扫教室和校园、向劳模榜样学习等身边人、身边事说起,用非常生动的事例告诉同学们:“人从具有劳动能力开始,一生都在劳动,都在接受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劳动与劳动教育伴随人一生”。
赵凌云指出,劳动是人的天职。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劳动之所以是每个人的天职,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在促进猿演化为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创造性作用,如创造了人手、语言、人脑,创造了人和人类。二是劳动创造财富。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类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三是劳动创造进步。劳动是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赵凌云认为,劳动是立身之基。劳动不仅决定一个人的物质生活状况,而且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发育,是一个人的立身之基。一方面,劳动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职业观、时间观、财富观、消费观、学习观、自我观,劳动与劳动教育在人才成长与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劳动塑造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劳动是德育立魂、智育立心、体育立神、美育立情、劳育立身“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基座,劳动是立身之基、立心之基、立德之基。
赵凌云强调,劳动成就梦想。他鼓励青年学子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其一,要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武装头脑。牢固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做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向劳模学习,培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劳模精神。其二,要用劳动践行华师精神。华师高度重视教学实践与劳动教育,华师育人体系的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实践、重视实习、重视操作。“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就是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华师人要用华师精神指导学习劳动,用劳动弘扬华师精神。其三,要积极投身劳动,用劳动造就自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践体悟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伟大,要用切切实实的劳动行动去雕琢和造就自己,用劳动去成就自己的成才梦,用劳动去成就共同的华师梦,用劳动去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今年年初,学校又出台了《高水平本科教育推进计划》,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今年以来,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寒暑假期间同学们开展了“五个一”的家庭劳动,上半年5月底2019届毕业生同学们在博雅广场开展了翻修草坪的“难舍桂子山”集体劳动,很多同学在劳动中挥洒汗水、回味过去、感恩生活。在探索这些身边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学校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具有华师特色的劳育教材,开设了劳育理论课。从今年开始,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全日制本科生必修课程正式列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