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也要上劳动课?没错!从今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内容,正式列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 11月1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该校校长赵凌云为4千多名大一新生上了一堂大课,主题为“劳动成就梦想”。这也是该校劳动教育理论课第一次集中授课。

劳动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专门为大学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赵凌云从学生们吃饭、叠被子、整理寝室、打扫教室和校园、向劳模学习说起,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地说明,劳动与劳动教育伴随人的一生。他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劳动是人的天职、劳动是立身之基、劳动成就梦想这三个方面,与大一学生探讨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赵凌云批评了在打游戏睡懒觉中挥霍时间、“啃老”、希望一夜暴富、过度消费、“巨婴”、尖子生不会洗衣服等现象,谆谆告诉大学生们:“劳动与劳动教育在人才成长与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劳动塑造人的精神面貌。”他说,强调劳动教育,既是尊重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也是弘扬华师重视劳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师范生的成长,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赵凌云认为,大学生劳动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重在领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态度,重在确立对劳动的尊崇、对劳动者的尊敬、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但同时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伟大。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华师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今年初又出台了《高水平本科教育推进计划》,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本科教育体系。
华师今年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寒暑假期间,学生们纷纷进行了家庭劳动。5月底,2019届毕业生代表在校园里开展了翻修草坪的“难舍桂子山”集体劳动。在探索这些身边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该校还组织力量编写了校本劳育教材。
如今,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华师本科生必修内容。“维护校园、打扫寝室、专业劳动、社会劳动等,均可纳入劳动实践教育的范畴。我们希望让学生们体会到,劳动就在生活中,劳动就在身边。”华师本科生院副院长金新利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目前开设劳动课的高校还不多。
对于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认为,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路径,也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具有很强的育人导向价值和课程创新价值。

不少大一新生在6月参加高考时,作文题是写一篇演讲稿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而现在,大学又为他们开设了劳动课。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后的第一堂劳动课,其实也是一堂思想教育课。
“提起劳动,我就想到了刚过去不久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继而想起那段被学习这一充满思考的脑力劳动所支配的日子。而高考后的闲暇,让我逐渐惫懒。”华师新闻传播学院大一学生余典说,在此情形下,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唤醒了她对劳动的热情。劳动课能强化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加重视劳动的价值,懂得只有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生活。
“开设劳动课是很有必要的。我热爱劳动,从小在劳动中学习了许多,变得开朗与阳光。赵校长这次讲课时提到,大学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笔记本,更甚者桌子上连书本都没有,那么上大学的意义何在?”华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一学生严翊歆感慨地说,劳动课可以作为一个警醒,让大学生们在劳动中坚定人生目标和奋斗初心。